衛教筆記(1)肌肉失衡/桃園肌肉舒緩,龜山肌肉舒緩
大家或許多少有聽過功能性訓練,但是何謂「功能性」?在下簡單分類為內在功能與外在功能為大家說明。
內在功能可分為:
- ◉ 生理性:身體組織的功能受損或是組織受損與回恢復的過程。
- ◉ 生物力學:骨骼生物力學、關節生物力學與運動過程中的組織合力。
- ◉ 神經肌肉:本體感覺、動作控制、動作學習等。
外在功能:
是由特定性、目的性、協同性所組合而成的動作。內外在功能是息息相關的牽連在一起並且無法獨立運動;所以,當有一者受損勢必會連帶其他功能受影響。
何謂肌肉平衡?
是主動肌(agonist)與拮抗肌(antagonist)相互之間的平衡,包含肌肉長度或是力量;例如,手肘的彎曲與伸直是二頭肌與三頭肌相互的收縮與伸張,當二頭肌過度訓練或是長時間維持特定姿勢(如二頭彎舉、石膏固定拆除後),造成二頭肌過度強勢或是肌纖維縮短緊繃,產生三頭肌張力過大且抑制性無力。
出處https://images.app.goo.gl/gZDx9qD7rQFhTmgM9
目前探討肌肉失衡的學派有很多不論從生物力學的角度或是神經肌肉的觀點去看,可以推出兩大派別學者查爾曼(生物力學觀點)和楊達(神經肌肉觀點)。下表為兩派理論的簡易比較
臨床上,面對慢性疼痛的族群往往是以症狀與組織結構受損做為導向,但是如果缺少運動系統的神經系統或是生物力學系統觀點,慢性疼痛的症狀就會持續不退;所以,面對慢性疼痛的族群組織受損的處理是基本要件,還需要配合特定肌群的活化、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才能夠完整的克服慢性疼痛帶來的困惱。
下篇會帶來常見的上、下交叉症候群的處理原則與運動,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