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與旋轉肌群疼痛常見的5個原因/桃園肩頸痠痛矯正,龜山區肩頸痠痛矯正

姿勢不良與肌肉失衡

 

 

不良的姿勢會變肩胛骨的正常運動能力,例如胸椎後凹(kyphosis)增加會減少肩胛骨後傾跟上旋的角度,這樣容易使手臂抬到最高時,與肩峰下產生夾擠進而導致肌腱發炎疼痛。

 

頭部前傾與肩胛骨前傾,會使提肩胛肌、胸小肌、斜角肌緊繃,前鋸肌、斜方肌失能,肱骨內轉並且產生錯誤的肱骨肩胛節律與肌肉控制。

 

胸椎活動度減少

 

 

胸椎角度與肩胛骨活動程度的關聯性胸椎伸直是手臂抬到最大角度所需的動作之一,不足的胸椎伸直會讓肩胛骨的活動模式改變、改變肌肉能力,間接導致肩關節疼痛或是角度不足。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證明有直接相關性,但改善胸椎活動目前證實是可以減少肩膀疼痛程度,並建議把胸椎活動加入到運動計畫內。

 

旋轉肌群疲勞、過度使用

 

旋轉肌群(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功能主要是負責肱盂關節的“動態穩定”,當重複性手舉高過頭動作太多或肩關節囊、韌帶鬆弛,會使旋轉肌群負荷增加,進而導致疲勞喪失動態穩定的功能,造成次發性夾擠症候群。

 

神經病變造成的夾擠

 

 

胸長神經解剖圖,病變會產生翼狀肩造成肩夾擠。胸長神經(C5~C7)是負責控制前鋸肌,也是肩胛上旋重要的肌肉,胸長神經損傷會使肩胛骨的動作失能、翼狀肩胛,造成肱骨上區域的夾擠。

 

胸長神經損傷可分為外傷性、非外傷性、醫源性。

 

外傷性:肩胛骨凹陷、重複性手臂運動、手支撐頭部看書、背包過重等。

非外傷性:病毒感染、支氣管炎、脊隨灰質炎。

醫源性:腋下淋巴結切除(乳癌)、氣胸、腋下拐使用不當。

 

肩後側關節囊緊繃

 

 

後側肩關節囊解剖圖,沾黏會使關節角度受限,產生疼痛、肩夾擠、旋轉肌僵硬後側關節囊緊繃,會使手臂在上舉時增加肱骨上移減少肩峰下的空間造成肩夾擠,也會產生肩胛骨聳肩的代償減少肩膀上舉的角度。

 

後側關節囊緊繃常見的動作限制

1.急性發炎期,疼痛會影響睡眠,翻身壓到會痛。

2.手臂有舉高、推、拉的動作會疼痛。

3.手臂無法抬高。

4.手臂活動無法重複太多次。

5.穿脫衣服困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