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骶關節失能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桃園髖關

髂骶關節失能與下背痛是臨床上常見有類似症狀的問題,常聽到的抱怨是臀部疼痛一直酸麻到大腿,乍聽之下可能會聯想到坐骨神經痛,但是臨床上與下背痛還是有些區別。近日來了一位甜點師父,主要問題是每天在睡醒前1~2小時會因為下背疼痛而痛醒,並且在工作時身體前側彎時會產生酸麻感,從臀部沿至大腿外側。

 

 

髂骶關節解剖

 

圖片出處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croiliac_joint

 

◉ 是由髂骨與骶骨組合而成的關節,並且有非常多的韌帶來穩定此關節

◉ 此部位也富有豐富的神經,腰神經、薦神經、尾神經組合成髂骶神經叢

◉ 主要功能為吸收上半身和骨盆與下肢的衝擊力

◉ 此關節活動度很小,只有微小的向前/向後彎曲

 

常見髂骶關節疼痛的原因

 

◉ 髂骶關節活動度過大,疼痛部位常見於腰部、臀部並且有輻射痛到腹股溝

◉ 髂骶關節活動受限,因肌肉疼痛或是緊繃造成活動受限,導致腰部或臀部側邊疼痛並可能傳導至大腿,類似坐骨神經痛

◉ 其他原因感染、風濕疾病也會導致髂骶關節發炎疼痛

 

髂骶關節失能常見在青中年女性、懷孕、分娩後與意外跌坐等族群,多為頓痛、單側疼痛(少有雙側)

 

常見的症狀敘述為

 

◉ 臀部大腿有麻、痛、灼熱感,類似坐骨神經痛但是症狀大多不超過膝蓋

◉ 上樓疼痛、彎腰困難、坐到站轉換疼痛

◉ 跑步、躺下、跳躍、搬重物放置一側容易產生疼痛

 

處置方法

 

急性期

◉ 短暫休息1~2天,用冰敷消炎

◉ 局部注射麻藥或類固醇

◉ 使用輔具支撐

 

亞急性與慢性期

◉ 按摩下背部肌群、臀部肌群、腿後肌群,減少因肌肉緊繃導致的活動不良

◉ 訓練核心與骨盆底肌,增加關節穩與加強對衝擊力量的平均分佈

◉ 有氧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修復,可以選擇水中運動、自行車、橢圓機等衝擊性較少的有氧運動

 

臨床上髂骶關節疼痛並非不好處置,主因是無法確實找到疼痛原因與容易和下背痛或是其他脊椎症狀混淆,造成在處置上效率不彰。如有相關問題,歡迎加入line@詢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