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桃園肩頸治療
胸廓出口在哪?
胸廓出口位於頸肩部之間,此空間內有臂神經叢、鎖骨動靜脈經過。
內側:前、中及後斜角肌(scalene)及第一肋骨
後側:上斜方肌及肩胛骨
前側:鎖骨、喙骨(coracoid)、胸小肌及三角肌胸肌筋膜
外側:腋下
可能出現的症狀?
上肢疼痛、感覺異常、麻木、無力、皮膚顏色改變、腫脹、脈搏減弱或消失、肩胛骨不穩定、上胸呼吸短淺、有些可能因頭頸部姿勢造成頭痛。
胸廓出口症候群分類
真正神經性胸廓出口症候群:
少見,多為結構異常增生如,第一肋骨增生、頸椎第七節橫突過長。主述為手臂內側感覺異常、疼痛、無力,手部內在肌萎縮,肌電圖有異常。
非特異性神經性胸廓出口症候群:
大多為此型態,症狀與真正的胸廓出口類似,但是沒有結構增生問題、肌電圖正常。常見原因:姿勢不良、手部需重複動作、手舉高過頭、常需做肩膀下壓動作,症狀出現在休息或是晚上。
血管性胸廓出口症狀群
動脈型:
少見,通常是頸肋構異常造成鎖骨下動脈或腋動脈受到壓迫,特别是手高過頭的動作容易產生症狀。
靜脈型:
鎖骨下靜脈不常受壓迫,大多為靜脈血管問題。例如:急性栓塞(突然手臂疼痛、腫脹,且皮膚顏色呈藍紫)。出力性栓塞 (effort thrombosis) 發生在突然大量使用手臂,或是長期使用導致手臂漸進腫脹。以上通常用手術、血栓溶解、藥物處理。
可能形成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原因?
◉ 姿勢的改變。如頭部前傾、圓肩 (round shoulder)、鎖骨下壓。
◉ 姿勢的壓力,如胸罩肩帶過緊、手提重物、背負重物,會對肩帶產生壓力,也會對於胸廓出口產生壓力或牽引臂神經叢。
◉ 呼吸模式錯誤,不斷使用斜角肌抬高上肋骨時(胸式呼吸),會導致這些肌肉過度肥大,同時抬高肋骨減少鎖骨下空間。
◉ 先天因素,如第七頸椎横突太長或第一肋骨增生,會減少血管的空間,動脈粥狀硬化也可能產生胸廓出囗症候群。
◉ 外傷,如鎖骨骨折或肱骨頭的肩峰下脫臼,會傷害臂神經叢及血管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
◉ 胸小肌肥大或結疤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
◉ 受傷導致發炎、形成結疤組織及沾黏,限制神經組織活動性,使得神經遭受張力。
如何處理胸廓出口症候群?
◉ 教導修正會引發症狀表現的姿勢與活動,建立居家運動計畫以減少對神經血管的壓迫。
◉ 神經鬆動術。
◉ 增加關節與軟組織活動性。
◉ 強化深曲頸肌、肩胛骨穩定性、胸椎活動度。
◉ 改善呼吸模式。